AG体育·(中国)官方网站
 
 

AG体育盐都走“活棋”——走进自贡市·纪行

浏览: 次    发布日期:2024-01-05

  AG体育结束对内江的采访后,3月8日一早,“巴蜀万里行”大型采访报道团沿渝昆高速南下,来到川南之行的第二站盐都自贡。

  印象中的自贡,透着历史的厚重感,伫立的盐井天车咸润了中国井盐科技史,保存完整的恐龙化石传递着对侏罗纪时代的畅想,闻名遐迩的彩灯,向世界张挂出四川的喜庆。

  而自贡印象远不止 “一盐一龙一灯”。三天时间,采访报道团参观自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采访新农村综合体建设,走进建设中的小井沟水利工程闭眼凝思,自贡仿佛是一位智者,在4373平方公里的棋盘上步步向前,招招都是“活棋”AG体育。

  3月8日上午10时,自流井区富台山社区养老服务站内,68岁的陈月樵正带领富台山老年艺术团成员一起排练歌曲,“高高哟富台山,楼房掩映绿树间,清清河水山下流,南北街道胜画卷”这首《我的家乡富台山》由他们自己作词作曲,讴歌幸福的晚年生活。

  “党和政府一系列惠民措施让我们老有所养,老有所乐。”陈月樵告诉记者,艺术团的器具、活动场地都由政府提供,并派专人指导。

  自流井区60岁以上老人有5.66万人,占总人口的14.2%。目前,该区形成了“立足政府、依托社区全面关怀”的区、街道、社区三级联动养老服务模式,5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城乡全覆盖的老人健康档案,这一模式已在自贡全市范围内推广。2010年,自流井区被命名为“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”。

  3月9日下午,采访报道团来到荣县双石镇金台村,这里是自贡第一批建设的新农村综合体之一。

  60岁的范恒富正在村里的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。“以前买东西要走一公里去镇上赶场,现在吃的、用的都在家门口超市里买,方便得很。”

  短短两年间,通过村企合作共建,金台村变了样。“我们原来走的是泥巴路,吃井水,没得天然气和闭路电视,现在喝自来水,烧天然气,看闭路电视,还安了宽带上网,水泥路通到家门口。”范恒富还在农场里当库管员,每天有60-70元收入。

  “政府、企业、农民三方合力,拉动项目建设车轮,还探索出全新的共建机制。”荣县县长荣全介绍,新农村综合体构建半小时生产圈、15分钟生活圈,全面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。

  在荣县金台和来牟、贡井区七星湖和龙潭、沿滩区金银湖和仙市、大安区何市和同春、富顺县海棠香国和柑竹湾等新农村综合体内,农民在“公司里养殖、车间里种植、社区里居住”成为现实,二、三产业与农业日渐融合共生。

  读懂一座城市,要去看她的历史。自贡因盐而兴,盐业不得不看。3月10日,采访报道团来到久大盐业舒坪生产基地,现代化的制盐流水线取代了林立的天车。

  “自贡盐业经历过一次涅槃,最终走出了一步活棋。”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傅刚义说,在上世纪90年代盐业最困难的时候,自贡差点与盐说再见。“自贡发展盐业的优势得天独厚,关键是要调整结构,占领技术制高点。”傅刚义说。从“濒死”状态到现在世界盐业翘楚,自贡人明晰了一点:发展才是硬道理,走出“活棋”天地宽。

  如今,自贡以丰富的盐卤资源为基础,以技术创新为支撑,初步形成了从资源型到资源加工增值型的盐化工产业链。2011年,全市盐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26.1亿元。 走出“活棋”的不仅是盐业。釜溪河畔,方圆60平方公里的山野间,“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”从无到有,2011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。

  位于高新区板仓工业园区的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,马鞍型埋弧自动焊机正在对大型电站锅炉核心部件汽包进行作业。“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我们企业发展的魂,这个焊机是员工自主研发的。”公司总经理杨军自豪地说,原先一年只能生产23个汽包,现在能生产60个。“在高新区,产业配套实现了无缝衔接,比如我们用的焊条就来自邻居大西洋焊条。”

  “找准产业定位,不断完善产业发展规划,高新区形成了以机械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、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。”自贡市委常委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曹俊杰介绍,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长78.6%和74.7%,机械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集中度达到80%。产业结构逐渐趋向高端、环保,整体结构进一步优化。

  未来五年,自贡将重点沿省道305线布局盐卤化工、机械制造、新材料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,在北环路、南环路沿线布局商贸专业市场和物流配送基地,着力打造千亿园区,形成现代产业、现代生活、现代都市三位一体、产城共融、协调发展的示范区,“再造一个产业自贡”。

  3月9日上午8点,采访报道团来到富顺县,正赶上一场特殊的现场会“自贡市学习王文华暨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现场会”举行。该市上百位基层文化工作者跟随富世镇文化站站长王文华,看文化广场活动,参观文化站建设,学习他的“三三五”工作法。

  “基层文化工作,只有下去跑、下去看,才能与百姓心贴心,为他们建好文化家园。”穿着西服在文化站给大家做讲解的王文华稍显紧张,他说自己习惯了一身工作服跑乡下。

  “他在看似清闲的岗位上忙事情,一干就是30年。”来自贡井区建设镇文化站的温丽莎感慨,王文华在文化站长期缺阵地、缺设施、经费无保障的情况下,四处奔走筹资金、添设备、培训骨干、组织队伍,将群众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。

  “我们要让每个乡镇文化站都有一个王文华。”自贡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向华全说。

  要说自贡文化,一个标志性符号是“灯”。3月10日晚,随着最后一场公益观灯活动结束,为期66天的第十八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经贸交易会与观众挥手道别,观灯人数突破150万人次。

  “市民观灯,企业布展,外地客商来订购,自贡彩灯成为特色文化品牌。”自贡市灯贸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罗乐说。

  彩灯成为富民的有效途径。自贡彩灯从业人员从“十一五”初期不足1万人增加到4万人,旺季用工达7万多人,部分区县形成了“彩灯乡”、“彩灯镇”。2010年3月成立的大安区马草山社区彩灯生产基地已生产彩灯30余种8000余个、销售6000多个,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4人。“我下岗后经过培训,在彩灯旺季做灯,两年收入4万多元。”马草山社区10组的张淑英说。

  彩灯产业成为自贡颇具竞争优势的朝阳产业。彩灯工艺礼品如瓷器宫灯、瓷器龙、瓷器九龙鼎等受国内外市场欢迎。仿真机器人、仿真恐龙、仿真动物、仿真植物、仿真山水等众多彩灯产品进入国内旅游景区、大型商场和高档小区。自贡灯会先后到36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数十个大中城市展出。据不完全统计,2009-2011年,自贡20家彩灯企业共出展(出口)到美国、新加坡、荷兰、德国、英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共58批次,经营收入达1.2亿元。